主題書寫《回憶》

主題書寫──前言

  活了十六個年頭,我,到底做了什麼?

  其實所有活過的、走過的都叫回憶。

 

  我是一個念舊的人,

  所以時常回頭。

  我也是一個不願意面對的人,

  所以不敢回頭。

 

  選擇了這個題目,希望時常回頭的我可以憶起更多喜樂,

  希望不敢回頭的我可以永遠書寫那些痛。

 

  等到把愛過的再愛一遍,

  痛過的不再痛了之後,

  便可以帶著這些回憶,

  昂首向前。

 

主題書寫1──憶當年的我們

  成堆的剪報、掛在牆上的海報、一本又一本的傳記、每一篇文章,都是我曾崇拜你的印記。

  忘記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你的球迷了,只記得那些年總是隨著投一休四的節奏過著我的青少年生活。每一勝的海報、每一場球賽、每一件周邊商品、每個人都笑我瘋狂,可是他們不知道,那不僅僅是盲目的崇拜,而是了解你之後的佩服。那時,你不僅是隊上的王牌,更是全國人民的希望。每個人都希望你贏,期盼你為這個太平洋西側的小島爭光。但他們都忘記了,正因為你這樣異鄉人的身分,才使你踏上大聯盟的路更加坎坷。五年在小聯盟的載浮載沉,歷經受傷、復健、姿勢調整……,是多少為你搖旗吶喊的球迷知道的?記得當時,我正接受作文訓練,練習的文章有十之八九都會提到你,不論題目是是什麼,老師總叫我不要再提到你了,奇怪的是,將你寫進去的文章必能在文章中雀屏中選、脫穎而出。

  只是,光芒總有黯淡的時候,那天,我在電視機前目睹你因快速奔跑而絆倒三壘的畫面,你是被教練及防護員攙扶下場的,從那時起,你的職業生涯便一直在受傷、復健、下放小聯盟、升上大聯盟之間不斷循環,最後你還是離開洋基,迷離開了紐約,我是因為你才愛上紐約的,是因為你才成為洋基隊的球迷,卻因為你的離開,再沒有理由可以愛了……。

  新聞爆發的那一天,是同學向我說的。我沒有相信,因為不可能的事,何來相信?只是那天回到家之後,看著新聞重覆播放的照片及畫面,我有一種活在夢裡的感覺,因為一切都太不真實。看著在經紀人陪同下召開記者會的你,眼神空洞、頭髮凌亂、體態臃腫,不帶任何感情地念完新聞稿,我甚至懷疑這真的是當年大家心目中的「台灣之光」嗎?漸漸地,我開始相信,相信這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,但我相信你不會比任何人好受,當外界的批評聲浪接踵而至,你承受的壓力絕非一般人能想像。

  你知道嗎?我好久好久沒有寫關於你的文章了,這是睽違已久的一篇,也是第一次,我以這樣對你說話的口吻書寫。提筆的原因很簡單,純粹只是因為我沒有忘記。

  我沒有忘記,

  你曾用你那顆沉重的伸卡球,主宰了整個大聯盟。

  我沒有忘記,

  在我年少的歲月裡,你幾乎就是我的生活。

  我沒有忘記,

  你曾用盡全力,只為了站穩全世界最孤獨的投手丘。

  我沒有忘記,

  在那些寒冷的夜哩,我在書桌前一字一字地讀著你的傳記。

  我沒有忘記,因為我永遠記得,

  你,沉默的王牌。

 

  即使你再也回不去了,回不去那個屬於你的投手丘,

  我還是想謝謝你,謝謝你陪伴我走過的歲月。

  那些熱血、緊張、刺激,心情起伏很大的歲月。

  謝謝當年意氣風發的你,

  謝謝當年全力支持的我,

  謝謝當年,很愛很愛棒球的我們。

 

主題書寫──插曲

  定完了「回憶」這個題目後,才發現太籠統了。

  因為只要是發生過的事,都能寫,

  但反而不知從何開始……。

 

  只是後來還是釋懷了,

  因為林丹。

 

  林丹2008年拿下奧運羽毛球男子單打金牌後,有出版社問他要不要寫自傳,他拒絕了。他說,他才25歲,他的人生才剛要駛向高速公路,要怎麼回頭呢?

  但四年後,林丹29歲,在衛冕倫敦奧運金牌之前,完成了他的自傳──《直到世界盡頭》。

  林丹,29歲,他有他的故事。

  我,17歲,17年的人生,也留下了一些足跡。

  從現在開始,我也要試著記錄。

 

主題書寫2──那些年,那個校園

  那天和數學老師一起去烤肉,老師帶了女兒去。看著那個小女孩蹦蹦跳跳在一群大哥哥大姐姐之間,一會兒又跑回去黏著數學老師,拉著老師的手臂上下擺動……

  我彷彿看見了從前的自己。

  總記得那些年無憂無慮的我,把爸爸的辦公室當成放學後的遊樂場,上課鐘聲響了,所有老師便都去教室上課,偌大的辦公室只剩下我一人,有時候玩玩辦公室裡的電腦,因為那時家裡還沒有電腦;作業寫完後便趴在爸爸的辦公桌上聆聽整個校園的聲音,麥克風的刺耳,鉛筆的沙沙聲,時不時夾雜著如銀鈴般的笑聲,有時則是分貝驚人的哄堂大笑,有時候無聊了,我會乾脆走出辦公室,在無人的走廊上閒晃,或到樓上的辦公室看媽媽在不在……,這時候,下課鐘聲響了,所有的聲音都會朝耳膜襲擊而來,這時我在人群中便會顯得突兀,在一群穿制服的國中生裡,瘦小的我很容易被人群淹沒。

  也因為常去學校,我和爸爸班上的學生逐漸變得熟稔,記得爸爸帶其中一屆時,我好像只有幼稚園,我和那屆的大哥哥大姐姐特別熟,我可以罷他們班地作後從一號背到最後一號。他們畢業旅行時,爸爸媽媽還向幼稚園請了假,帶我一起去玩,其實是很久以前的事了,但有些畫面仍留在心裡,在遊覽車上和大姐姐一起唱歌……,在飯店裡媽媽當我洗澡穿衣服……,除此之外,卻再也沒有任何印象了……,片段的記憶刻劃著兒時那些獨特的生命經驗。

  後來,不知不覺,我也上了國中,這所陪我一起長大的國中。我成了一個每個老師都認識的學生。

  那年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,變成了教室裡正襟危坐的國中生。

  那些年常在走廊上遇到的叔叔伯伯阿姨,如今成了講台上振筆疾書的老師。

  而生育我、照顧我的,最親愛的爸爸媽媽成了我的數學老師和國文老師。

  這真的是很特別的人生經歷。三年來,我就在這樣好大好大的庇護下成長,那時每個人聽到我這樣的處境,都會問我:「你這樣壓力不會很大嗎?全校的老師都知道你是誰,考不好爸媽就沒有面子耶!」或者問:「你這樣在學校也離不開爸媽的視線,不會很痛苦嗎?」我的回答永遠是否定的。說真的,我已經把這間學校當成第二個家了,一切都像兒時一樣熟悉、也一樣親切,那些關於身分上的轉變、適應,似乎都不是那麼困難。那三年,我和每個人一樣,做一個平凡的學生,唯一不同的,便是多了那麼一點家的幸福。

  記得去年剛進來文華的時候,我總是想哭,不是因為這裡不是第一志願,而是我突然明白,那三年的過度依賴,習慣隨時都能見到爸媽,習慣了那生活了十幾年的校園,習慣那伴我長大的一草一木,原來,我到了高一,才要開始學習獨立。畢業之後,舉家搬來台中,便鮮少回去學校了,但只要我閉上眼睛,一景一物就能立即浮現,我永遠都不會忘記,不會忘記那個我生生世世都會掛念的校園,我的最初,我的根。

 

主題書寫3──不歸路

  對我來說,寫作是條不歸路,走上了,便無法回頭。

  真正踏上這條路,是在小學五年級。在那之前,我只是一個對成績汲汲營營、作文方面也能夠拿到不錯成績的學生,如此而已。

  那年,甫進入新班級的我,莫名其妙地被老師指定代表班上參加校內國語文競賽。那是我的第一個作文比賽,也是第一個冠軍。就這樣,我踏上我的征途,開始四處征戰,每天一篇,題目老師早上給,下課時間別人到操場玩耍,我只能望著窗外、搖著筆桿,苦思接下來的句子。

  少年得志,是幸,也是不幸。

  現在回想起那段時光,苦澀早已不見蹤影,取而代之的是感謝。沒有那些辛苦,便沒有現在的我。文字的駕馭能力、修辭的使用、架構的安排,都在無形之中形塑起來,其實最要感謝的是,老師規定我們每天都要寫日記,養成記錄生活的習慣。我想我對文字的感覺是從那這樣每天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吧!

  而小學的最後兩年,我能發現自己其實跟別人有點不一樣,都要感謝當年在茫茫人海裡找到我的老師──許月雲老師。說老師徹底改變我的人生也不為過,老師讓我知道即使我不聰明、數學總是考差、跑步跑得不快、也沒有畫畫天份……

  即使我失去了所以可以依靠的,我永遠都還有那一枝筆。那一枝讓我誠實面對自己、坦然面對世界的筆。我永遠記得小學畢業時意氣風發地我,那個我曾發下豪語:「我要用最簡單的文字感動全世界!」

  那個我閃閃發亮。

  只是時間真的可以磨去一個人的稜角,現實也容易使人忘了夢想。

  升上國中之後,我的文字只能被分數控制。每次的作文考試,我的內心都不斷掙扎,我明白開頭要寫什麼才會引人入勝,我明白前後呼應才能讓老師高興,我明白要有起承轉合才會得高分,我都明白,於是,我都做了。然後,不出所料獲得高分。但是我卻開始討厭我自己,討厭那個向分數、向教育體制低頭的自己。比賽是我可以恣意揮灑的地方,因為沒有壓力、但也因為這樣。沒有名次。一開始,我挺不能接受,看完得獎作品,總覺得空有華麗詞藻堆砌,都是這樣縹緲虛無,沒有一句說得進心坎裡的,幾次比賽下來,我也就習慣了,不再計較有無名次,只把每次比賽,當成磨練自己的機會。

  那三年,在寫文章上屢戰屢敗。令人訝異的是,我在小說裡開闢了新天地。幾次的得獎,我雀躍之餘,也納悶著老天究竟為什麼如此安排?

  不過,我是真的不會寫詩就是了。

  升上高中,我本以為是一個更以分數衡量的地方。沒想到,我錯了,錯得離譜。我永遠忘不了第一節國文課止不了淚水的我,彷彿走了好久好久,終於找到一道亮光,是那樣的欣喜。過去一年,我不清楚我是找回了從前的自己,還是發現了新的自己,抑或是…其實都是。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一年來,我得到什麼,似乎是言語難以形容的,唯一可以確定的是,我正在走的這條路,這條我從小學五年級開始走上的路,本來以為就要被無情的分數給中斷,卻在經歷一場場如夢似的狂野寫作之後,走向另外一個截然的方向。無法回頭了,所以只能往前走,我不知道會走到哪裡,也不知道盡頭在哪裡,但我會帶著一雙敏銳的眼睛、一顆隨時歸零的心、和一枝永遠不會停的筆,記錄沿途美麗的風景,和某個時刻的悸動。

  這些年,我忽然明白,我的文字無須感動全世界,也無須感動誰……

  是為了與心靈短暫而深刻的交會。

※※※

 寫完這篇文章不久後,偶然看到了作家隱地著這段話:「一個繼續前行的寫者,其實前路花少樹少,是一片黃沙滾滾的沙漠,但不向前走,能走去哪裡呢?」

  正是如此啊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terature18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